自黨的十八大開始,生態文明建設便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,并首次把“美麗中國”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。而在不久前閉幕的二十大當中,第十部分的主題更是推動綠色發展,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,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綠色發展的重視程度。
在陸續出臺的強政策引導下,我國新能源發展目標堅定。據統計,截止2022年9月底,全國風電裝機3.5億千瓦,光伏裝機3.6億千瓦,合計7.1億千瓦。風電、光伏預期裝機規模到2030年將有望大幅高于12億千瓦的底線目標,綠色能源發展未來可期。
在我國實現綠色發展的過程中,生產、流通、消費、基礎設施綠色升級、綠色技術創新等環節派生出對金融的巨大需求,綠色金融為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,綠色租賃市場空間巨大,融資租賃服務新能源產業發展大有可為。
一、業務優勢
1.設備占比高
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中,設備占比一般能達到60%-70%,融資租賃可基本覆蓋項目資本金以外的融資缺口。其他資金缺口可以通過資本金或應付賬款保理等方式解決。以1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為例,目前整體投資規模約為5.5億元左右,其中主機設備約為2.5億元,附屬設備約1.2億元左右,這樣整體設備占比達到投資總額的67%,若股東單位出30%的資本金,則基本可完成項目的建設。
2.單體投資規模適中
除大型基地式風電光伏、海上風電項目外,大部分單體可再生能源類項目投資規模適中。如當前10萬千瓦的風電、光伏類項目,單體投資總額在6億元以內,一家租賃公司即可實現債權全覆蓋,便于采用股權質押、電費收費權質押等風控增信措施。
3.投產后現金流穩定
現階段可再生能源項目均為平價項目,預期收益較為明確,客戶(國網、南網等電網企業)履約能力高,投產后現金流穩定。
4.增值稅抵扣優勢
在直租模式下,與銀行貸款相比,融資租賃公司的租金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,進項稅額可抵扣,進一步降低客戶融資成本,實現承租人完整的稅收抵扣鏈條。
5.審核速度快,資金使用靈活
融資租賃具有審批速度快、業務模式靈活、資金使用方便等優點,與銀行貸款相比,融資租賃沒有受托支付、賬戶開立、以貸吸存等方面的限制。
6.符合國家政策引導方向
相較于銀行,大部分融資租賃企業對于新能源行業的認知度更高,風險防控及資產處置能力更強,可對具備較強新能源開發、建設能力的偏早期民營企業進行融資,符合國家“堅持穩中求進,持續改進小微企業金融供給”的政策方向。
二、壓力與挑戰
1.市場競爭激烈,價格內卷嚴重
“十四五”期間,新能源進入平價時代,收益率大幅下降,對于投資主體要求趨高,運營商逐漸集中于央企國企。同時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向綠色金融領域傾斜,導致新能源融資市場進入充分競爭時代?蛻糇h價能力不斷提高,融資利率日益走低,融資租賃公司作為非銀機構,成本承壓,業務拓展受到較大限制。
2.融資期間較長,存在期限錯配現象
新能源項目一般投資回收期至少需要8到10年,融資期限長,而融資租賃公司負債資金來源一般在3年左右,而且也會使用較多的短期流動貸款,期限錯配的現象非常明顯,對融資租賃公司的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3.設備處置難度大
新能源項目大多為專用設備,通用性、流動性較差,一般不具有獨立的變現性,需結合項目股權、收費權進行統一處置,對于租賃公司的資產處置能力要求較高。
三、主要風險及防控手段
1.合規性
土地使用的合規性:土地合規性是新能源項目的底線合規風險,需在項目審查階段重點核查。項目選址不涉及生態紅線、基本農田、林地、草原、濕地、軍事禁區、水源保護區、石油、文物、電力及鐵路線路保護區等限制因素,同時核查土地預審、壓覆礦、水土保持、軍事設施等前期用地手續。
其他合規手續:項目審查階段需核查項目指標、備案、接入方案的有效性,前期、建設期及并網手續的完備性,指標、電價、接入等不存在顛覆性問題,補貼電價取得無障礙。
合同風險:開展綠色租賃項目,需審查項目有關的EPC合同、土地租賃協議、購售電合同(或直購電協議、合同能源管理合同)等合同的主要條款,不能存在重大合規性瑕疵。
2.收入穩定性
資源評估風險:新能源項目審批階段要借助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、第三方資源評估軟件、周邊投運項目數據、外部專家咨詢等方式評估項目地資源及預計發電小時數合理性。
限電風險:新能源裝機富集區域(如“三北”區域)需考慮項目的限電風險,可參考周邊在運項目歷史情況及電網訪談等方式進行了解。
電力交易風險:隨電力市場的深入改革,新能源項目也將逐漸納入市場化及綠電交易范疇,對新能源項目收益可能會存在雙向影響,可參考周邊項目歷史情況及相關發布政策進行了解及評估。
電費回收風險:分布式及直供電項目需通過對業主的財務情況、經營穩定性及資信情況等內容進行評估,以分析電費回收風險。
3.投資、建設及運營
投資合理性風險:項目的總投資高低決定一個項目成敗,資源再優質的項目若不計成本投資,建成后也可能會導致虧損。在開展業務前,要切實了解項目所在行業、地區平均造價情況,進行融資規?刂。直租項目要確保資金用到本項目設備上。
建設質量風險:新能源項目要結合市場信息、對關鍵設備、EPC資質、EPC合同進行審查,保障新能源項目的建設質量整體可控。
股東出資能力風險: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前,要切實把握股東單位的出資能力,對出資能力弱的股東要提出更嚴格的增信措施,避免項目無法按預期建成的風險。
輔助服務費用分攤風險:部分地區項目可能會由于分攤輔助費用較高,導致當年現金流無法覆蓋租金償付。需結合周邊項目歷史投運情況進行了解、評估。
四、華電租賃綠色業務的風控措施
1.堅持“業務拓展,制度先行”
公司實行風電、光伏行業準入制度。對每一類行業租賃業務拓展都有明確的行業制度指引,并建立準入指引年度動態調整機制。
2.堅持安全第一,強化風險識別
一是嚴格遵守風電、光伏業務流程及風險審批制度,加強對項目所在區域風電、光伏類市場情況以及未來現金流情況分析,嚴格審核承租人信用情況以及實際控制人信用風險。
二是對項目增信情況的可執行性進行認真分析,落實邊界條件。
三是實施項目外部評審專家制度。充分利用股東單位各區域分支機構優勢,確保外部專家不低于3名,只有外部專家認可的基礎上,再予以推進。
四是利用第三方查詢軟件,查詢驗證承租人及實際控制人信用情況。
3.加強資產管理,提高監測水平
一是加強租賃物、擔保物的監測管理,定期在中登網進行租賃物核查,確保承租人不出現“一物二賣”的惡意及過度融資行為。
二是提高對項目增信措施有效性的線上檢查力度,提高檢查頻次、提高檢查的深度,建立問題反饋解決機制。
三是通過第三方查詢渠道多方搜集承租人信用狀況,積極關注承租人的財務報表情況以及項目負責人的租后調查報告,及時發現可疑信息。